纳税人怎样应对“营改增”
=page=营业税改征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继2009年中国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改革后,税制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要举措。自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开展试点以来,“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14年6月1日,备受瞩目的电信行业亦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内,“营改增”行业扩围步伐的逐渐加快,充分体现出中国政府在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框架、适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决心。=page=
“营改增”的挑战
=page=作为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营改增”在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转型及服务业的发展、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卓有成效,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诸多新的挑战。
挑战一:企业财务管理难度加大
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是“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营改增”以后,收入入账的原则和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服务业为例,“营改增”以后,收入需要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并扣除销项税额后予以确认;同时,进项税额也需要在列支成本时剔除。而在营业税时代,当期应交税金直接根据收入额(或者收支差额)乘以适用率来进行计算。因此,企业需要对其现有的财务软件和会计系统做出合理的评估,确保试点开始后能准确地核算会计信息及准确地处理增值税纳税业务,同时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更准确地对不同税率以及不同业务行为的应税销售额和进项税额进行核算。
挑战二:在新旧制度交替之际,企业要紧跟相关新政动态,关注变化
“营改增”对于企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方面,“营改增”可以克服重复征税的弊端,大多数企业在“营改增”的变革中可以达到降低税负的效果,尤其对于小企业,可以按照3%的征税率纳税,税负降低明显。另一方面,试点开始阶段,部分企业会由于生产周期、成本结构等原因,产生进项税额较少,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水土不服”的问题,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因此,企业需要尽快的掌握相关税收新政,分析后续“营改增”政策的趋势,并要特别留意行业内的特殊规定,既要分析“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又要关注企业损益、偿债负担、现金流、利润水平、竞争力变化。
挑战三:“营改增”对于企业发票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所带来的相关发票种类变化,也给企业的发票管理体系提出了新挑战。营业税制下企业单一的发票管理方式,在“营改增”后必须做出及时和适当的调整,以便适应更复杂的增值税发票管理要求。对于“营改增”的一般纳税人而言,如何对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进行区别化管理,如何将增值税专用发票与企业内部的发票认证、抵扣机制相结合,是企业在“营改增”初期就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正常使用不仅增加企业的税负风险,也可能带来行政及刑事风险。这点,对于“营改增”企业来说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挑战四:企业如何正确看待增值税免税或零税率优惠政策
免税或零税率等“营改增”优惠政策的出台,在鼓励服务业“走出去”的同时,加强了跨境服务的税收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营改增”新政赋予纳税人选择放弃适用免税或零税率的权利。比如,免税优惠政策所针对的免税项目在不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情况下,不允许抵扣对应的增值税进项额。对于这一原则性规定,企业需要对此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目的是使企业能够做好准备,且更好地用好免税优惠政策。另外,“营改增”企业提供适用零税率税服务的可以放弃零税率政策,选择免税或者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对于大多数“营改增”企业,增值税零税率毋庸置疑是最佳的优惠政策,但是对于一些进项税额很少的企业而言,操作起来可能相当麻烦,选择免税方式放弃进税项额抵扣可能对企业操作更简单方便。=page=
“营改增”的应对之道
企业在应对“营改增”时,也看到了“营改增”政策为企业合理规划商业安排、营造税务合规业务空间提供契机。总体而言,在“营改增”税制的安排下,企业不同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流程将直接影响流转税负的轻重,企业在经营决策、签订合同、采购、销售、取得发票等环节的不同安排,都将不同程度影响企业税负的轻重。“营改增”试点对于企业财务核算、票据管理、采购工作、业务支撑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运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将会得到提升。以下两个案例讲述了在“营改增”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的应对措施:案例一:“营改增”后物流运输企业的“未雨绸缪”
以某大型企业为例,该物流企业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货物代理和快递业务。在“营改增”工作开展初期。《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以下简称111号文)对交通运输和货运代理业“营改增”的适用范围做出了具体解释,而对快递业务(作为邮政服务)是否入围“营改增”并未能给予明确规定。因此,该物流企业在快递业何时入围“营改增”、、对“营改增”新政策的解读和实际操作尺度的把握等方面均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面临较高的决策风险。在此情况下,该物流企业在深入分析现有“营改增”政策的基础上,决定“以改革谋发展,一变化促创新”,在快递业务的“营改增”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果断将业务群组分拆为“交通运输/货运代理服务和快递业务”两大独立模块,在应对“营改增”挑战的同时使企业的运作模式更为清晰,为企业自身的业务完善和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企业更好地适应未来“营改增”政策赢得了先机。
案例二:出口服务企业积极应对“营改增”新政
类似的例子还体现在“营改增”后的出口服务收入的免税政策方面。从11号文的原则文件出台,到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跨境应税服务增值税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52号,以下简称52号文)细则推出之前未对出口业务免税政策的操作性内容进行明确。在免税业务出台前,企业对于自身业务行为是否符合免税具体规定不可预知因此企业必须面对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需要及时转出?是否能做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180天的增值税进项额抵扣时限如何把握?定价策略中如何考虑有营业税下的价内转换至增值税下的价外税并能维持销售和利润水平不受影响?此外,国内企业在大部分情况下向境外提供的是一揽子服务,在“营改增”应税服务不断细化的改革背景下,这样的业务安排可能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就增值税应税服务、不同税率服务的区分进行准确判断。企业在面临上述政策不明朗的困境时,可以对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等进行积极改造, 譬如将一揽子合同中的不同服务分拆为各个单独的合同,同时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下对收入和成本进行仔细梳理,在方便税务机关进行判定的同时,也为企业逐步迈向“营改增”后的合规税务处理做了良好的铺垫。
由上述可见,“营改增”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企业应积极应对“营改增”可能带来的影响,注意商业模式与经营流程的规范与更新,另外注重组织结构的梳理与设计,加强企业的财务合规水平,并应该密切关注现有行业试点情况,尤其在差额征收处理、跨境税收政策、行业特殊规定、财务管理及税务法律风险防范等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机会中把握发展方向。